發布日期:2022-12-05
分享:
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義烏市人民法院于近日公布一起因非法處置污泥的案件。
11月16日,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因為污染環境罪被判刑及賠償生態環境損害等費用1000余萬元,并被禁止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排污或者處置危險廢物有關的經營活動。
據悉,該公司因為技術不成熟蚯蚓養殖失敗,導致污泥無法及時處理,隨后,該公司將來不及處理的污泥及蚯蚓養殖失敗的廢污泥在廠區內直接挖坑填埋。義烏市人民檢察院針對該行為提起公訴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蚯蚓養殖失敗
據了解,2019年10月,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與永康某公司簽訂污泥處置和清運合同,由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將永康某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運至被告單位廠區用于蚯蚓養殖和有機肥生產。
結果因為技術不成熟蚯蚓養殖失敗,導致污泥無法及時處理產生堆積、發臭。
將廢污泥挖坑填埋
污泥無法及時處理之后,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股東張某、陳某、繆某在2020年2月到11月期間多次安排公司員工李某、候某將來不及處理的污泥及蚯蚓養殖失敗的廢污泥在廠區內直接挖坑填埋,造成了涉事場地土壤生態環境的嚴重損害。
判刑+賠千萬+禁止令
義烏市人民法院于2022年7月5日受理義烏市人民檢察院針對該行為提起公訴的污染環境罪以及附帶環境污染民事公益訴訟一案。
2022年10月9日,經義烏市人民法院主持調解,被告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張某、陳某、繆某、李某、候某與義烏市人民檢察院達成調解協議,由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張某、陳某、繆某于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生效之日一次性賠償因污染環境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費用、應急處置費、事務性費用共計1000余萬元。
目前,各方已按調解內容履行賠償義務。
義烏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單位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被告人張某、陳某、繆某、李某、候某違反國家規定,處置有害物質,其中被告單位義烏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被告人張某、陳某、李某、候某的行為屬后果特別嚴重,被告人繆某的行為屬嚴重污染環境,其行為均已構成污染環境罪。鑒于被告單位、被告人存在自首、認罪認罰、立功等情節,并已賠償環境修復費用,義烏市人民法院在區分主從犯后,對被告單位判處罰金50萬元,對張某、陳某、繆某、李某、候某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至三年不等,適用緩刑,并處罰金七到十萬不等,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與排污或者處置危險廢物有關的經營活動。
養蚯蚓屢成擋箭牌
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超過2億噸/天,產生污泥量(以含水率80%計)超過6000萬噸/年,據有關測算,2025年我國污泥年產量預計突破1億噸。然而,近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多次指出,地方長期違規處置、非法轉移污泥等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風險隱患。污泥處理處置形勢嚴峻,亟待落實規范性引導和常態化監督。
北極星水處理網注意到,近年來,非法處置污泥案例屢見不鮮,“養蚯蚓”也多次成為違法企業的擋箭牌。
2017年10月以來,位于邢臺市隆堯縣的正祥牧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祥公司)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以養殖蚯蚓名義,與邢臺市污水處理廠、第二污水處理廠等19家單位違規簽訂污泥處置合同,非法接收生活和工業污泥8.8萬余噸。其中,從石家莊軍城皮革公司(含鉻鞣工藝)違法接收工業污泥6650噸。
環保督察發現,正祥公司僅利用少量污泥養殖蚯蚓,其余大量污泥非法傾倒堆放在耕地上,侵占耕地面積超過226畝。現場可清晰辨認的污泥就有近1.3萬噸,未采取任何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措施,產生大量黑褐色、粉紅色高濃度滲濾液進入土壤,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污泥產生單位沒有依法核實處置單位資質,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此違法行為監管缺失。
2018年3月以來,四川遂寧某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夏某祥將公司接收的22.6萬噸污泥,以滲坑方式傾倒、填埋于耕地中。經自然資源部門認定,涉案破壞耕地面積194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115畝)。經生態環境部門檢測認定,非法處置的污泥屬于含鎘、鉛等重金屬有毒物質。新景源公司污染環境案已作出終審裁決,兩犯罪單位分別被判處罰金200萬,5名被告被判處3年至18年不等有期徒刑。
此外,2019年10月,四川崇州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一起污染環境罪刑事案件中,主營業務包括生物技術研發、蚯蚓飼養、銷售的四川宏佳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2018年3月期間,在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情況下,將6900余噸含重金屬的污泥直接傾倒在廢棄沙坑內。
污泥無害化處理機遇和挑戰并存
現階段污泥安全穩定處置成為制約城鎮污水處理行業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
截至2021年底,全國城市和縣城建成污水處理廠近4600座,年污水處理量達700億立方米左右。但是,我國污水收集處理領域存在“重水輕泥”問題,設施建設總體滯后,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污泥既是污染物也是資源,系統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22〕1453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提高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提供重要依據。
《實施方案》明確3方面10項政策舉措。一是優化污泥處理結構。規范污泥處理方式,積極推廣污泥土地利用,合理壓減污泥填埋規模,有序推進污泥焚燒處理,推動能量和物質回收利用。二是加強污泥處理設施建設。提升現有設施效能,加快補齊設施缺口。三是強化過程管理。強化源頭管控,強化運輸儲存管理,強化監督管理。
專家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向縱深推進,污泥處理處置處于政策紅利窗口期,推進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機遇和挑戰并存。《實施方案》為推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礎,建議各地狠抓落實,加強遠近結合、城鄉統籌、區域協調,以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為重要路徑,以污泥無害化穩定化處理處置為落腳點,以促進資源化利用為發力點,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新時期污水處理新格局,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來源:北極星水處理網 )
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內容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篇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系,我們會盡快處理。聯系郵箱:mkt@gemob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