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05
分享:
隨著全國土壤普查一起來的,或許還有土壤修復萬億潛在市場的進一步釋放。
在普查、詳查之下,土壤中存在的問題勢必會一個個地被擺上臺面,層層深入后,不出意外,土壤修復的需求缺口還將持續增大。其后,一眾土壤修復相關的行業企業就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而在企業實踐下,土壤生態或將重煥生機,構建起更穩固的生態自循環系統。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1月中旬發布的《2021年土壤環境修復行業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我國修復工程市場總投資規模穩定在100億元上下,凈土保衛戰的推進之下,土壤環境修復項目的數量也正在逐年增加,2021年全年土壤治理修復項目涉及總金額約156.6億元。
而據行業機構的測算數據顯示,我國土壤污染防治修復產業產值占環保產業總產值比重較低,遠低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這項數據表明我國的土壤污染防治修復行業還沒有“發育完成”,或者說是仍處于“成長初期”。
當前一系列環保政策的下達后,首先應該看到的就是國家對于土壤修復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當前進入了“十四五”時期的第二個關鍵之年,藍天、碧水、凈土更要三線齊發。
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還是“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亦或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一步步的走深,萬變不離的包括“土壤污染防治”這條主干道。
國家層面的多角度支撐,便是土壤修復行業企業發展的“穩定器”與“指南針”。有了政策的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然會再度攀升。有消息稱,“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達到10萬億規模,是一眾環保細分市場中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高地。
所以,有了“十四五”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前提,土壤修復行業的潛力會將有更快速、更大量的釋放。
不過,當前行業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謹慎,未來是屬于未知的,我國土壤修復發展之路并不一定都是坦途,仍然需要多下苦功夫,避免在高速發展之下落入盲目走升的陷阱。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未來的土壤修復工作需要強化土壤與地下水一體化修復的路子,深化環保修復技術的發展,形成更為高效、系統的污染治理體系。
支持多方位調整,才有土壤修復行業的更多憧憬,才有可能創造更大的市場規模!
【來源:環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郵箱地址:mkt@gemobeng.com
下一篇: 又一項世界之最!為勇攀高峰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