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12-17
分享:
循環利用、廢水零排放都是水資源化發展的需求要素,也是城鎮、農業農村、工業等領域水資源發展的明確導向。外加上水處理向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方向傾斜,加快鋪設污水資源化的密網,似乎成為了目前水處理企業的必然需要。
在2019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就提出要鼓勵污水資源化處理,鼓勵資源化技術、產業的發展,今年又再次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將污水資源化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推進。一系列舉措無疑是為污水資源化領域添了一把“大火”。
找準了水處理的大方向,企業究竟如何打通污水資源化處理的“明渠”?
強化外部支撐,掌握市場動向。
水處理業的風向變化是企業需要持續關注的,能夠快速捕捉風向變化也許能帶來企業的高速發展。
在目前看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被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從農村生活污水領域開啟污水資源化攻關或將打開更大的增量空間。乘順風車的機會就擺在眼前,哪有不上的道理!
不過,利好存在是真實的,但污水資源化處理不是易舉也是現實。入局污水資源化,需要有高新技術人員的支持與加盟,而當前人才緊缺是制約污水資源化發展的一個突出表現;其次,市場加速釋放后,龍頭企業正在接續進場,新手與老手拼漲勢可能稍顯乏力。
資金支撐方面也帶來重要提示。據業內人士分析,2021年上半年水處理領域項目資金投資額超1800億元,并主要集中于華南地區,地區投資額增長超39%。這是否意味著企業從華南地區的污水資源化處理開始發力會更合適?
擴大內需,先發制人。
除了水資源循環利用、非常規水擴大利用面積等老生常談的資源化方式,積極探索新的、可行的污水資源化方式,加大企業內部動力很關鍵。
可以看到目前我國水資源分部不均勻、水資源短缺現象仍存,污水資源化又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若能抓住這波利好,鉚足了勁迎頭趕上,污水資源化的新方式、工藝、技術生成是不言而喻的。從長遠來看,抓住水資源利用的短板問題,提速發展會有時。
從現在的碧水源,我們似乎也能看到內需動力存在的一些蛛絲馬跡。碧水源看到了我國對水污染治理需求的迫切需要與污水資源化市場的廣闊空間,對公司經營內容進行戰略性調整,主動加入到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上。碧水源在近年來的增速很快,未來或也將繼續壯大。
上一篇: 兩款年費用達百萬的藥物成功進入醫保
下一篇: 又一新藥國內上市,用于罕見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