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12-10
分享:
隨著國家對環保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逐漸拉開了環保的新風口。2015年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行”跨界涌入環保行業,各個身懷絕技,讓原本的環保企業措手不及。
11月18日,中國中鐵、中交集團與安徽省鹽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在安徽鹽業集團的基礎上,籌組安徽省生態環境產業集團。
就連賣鹽的都來轉行做環保了!由此可見環保行業的“門檻”有多低。今天,《環保圈》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外行“跨界”涌入環保行業,都有哪些案例。
1、互聯網巨頭
如今這個時代,“互聯網+”大行其道,不少行業都少不了互聯網巨頭的身影,環保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從2015年開始,騰訊、華為、阿里、百度、移動等企業帶著高科技光環,先后強勢涌入環保產業。只不過,他們進軍的領域,主要是智慧水務方面,所以傳統環保企業基本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2、“國家隊”
對于那些進入環保領域的國有資產,業內一般被稱之為“國家隊”。
葛洲壩、三峽集團、中國化學、中信集團、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電建、中國建筑、中石化、中國中鐵、中交建、航天科工、國電集團、雄安集團……這一長串名字,兩只手都數不過來。
他們憑借著雄厚的實力,或并購、或自己組建環保公司、或直接介入項目本身,一副“大佬親自下場”的既視感,可謂氣場逼人。
3、相鄰行業
有了大佬帶頭,各大民營企業也紛紛涌入環保行業。這其中,近水樓臺先得月,一些本來就與環保有關的行業自然當仁不讓。
比如,從事傳統景觀業務的東方園林,先后斥資30億元收購了5家環保公司股權,從污水處理、生態修復、固廢無害化處置等領域全方位進入環保,一度成為了跨界環保企業中的榜樣。
還有蒙草抗旱,這家公司一聽就知道是跟草原環境打交道的,2016年更名為蒙草生態進軍環保。他們倒不是通過“買買買”,而是自身原有業務和環保高度相關,于是干脆把公司所屬的行業變更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從而搭上“新風口”享受政策的福利。
4、地產大佬
前些年,要說有錢,還得數地產行業的大佬們。
從2015年到2020年,萬科、雅居樂、碧桂園等也先后入局環保,主要原因是地產作為上一輪風口,熱度已經逐漸下降,他們手握天量資金,必須找到一個新的投資點。這個新亮點,就是環保。只要通過“買買買”,收購幾家環保公司,就能搭上順風車,這筆買賣很劃算。
地產大佬都上陣了,手底下的物業公司自然也不甘落后。這方面,物業企業首先進入的是相關度較高的環衛行業。2019年,深圳市萬科物業中標了一個2億的檢測項目,震動業內。2020年,鑫梓潤物業、春雨物業、保利物業、索克物業等又中標了洛陽的道路保潔服務項目,再次掀起一輪高潮。
如今,提起物業企業,已經儼然是環衛行業一股重要的“新勢力”了。
5、五花八門的“跨界”
如果說上述這些“跨界者”進入環保行業還有幾分靠譜的話,那么下面這些“野蠻人”跨得就比較遠了……
?做紡織的干環保:
華鼎股份曾經投資傳統紡織業,但經營困難,于是轉投環保行業,2015年通過收購北京環球中科水務進入環保市場。
此外,2018年波司登也入股宏遠環保,邁入了固廢回收的大門。
?做水泥的干環保:
主業水泥制造的秦嶺水泥,在連年虧損、面臨退市時不得不選擇轉型,于2014年更名為“中再資環”,徹底放棄了原本的水泥業務,主營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與拆解處理,如今已是再生資源行業的龍頭企業。
此后,水泥行業的龍頭——金圓股份也在2016年通過并購方式,進入危廢處理領域。
?賣鹽的干環保:
早在2015年,安徽鹽業集團就與碧水源等共同出資,組建了安徽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始了“為環保帶鹽”,今年更計劃鹽業集團為基礎,組建安徽省級環保集團。
?做電線的干環保:
上風高科原本主營漆包線銷售,由于業務遇到瓶頸,于是決定轉型環保行業來破局。
從2015年到2018年,他們一路“買買買”,收購了多家環保公司,業務涉及環境監測、垃圾焚燒發電、水處理、環衛裝備及服務,其中最成功的就是收購了原中聯重科旗下中聯環境20%股權,進入智能環衛裝備制造領域。
2016年,上風高科改名“盈峰環境”。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表現最為活躍的民營環保企業之一。
?做家電的干環保:
家電龍頭企業康佳,在2018新成立了環保科技事業部,布局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料治理與回收再加工利用、土壤污染處理及修復等熱門領域,目前已經陸續拿下了好幾個PPP項目。
6、結語
環保行業為啥吸引了這么多“跨界者”紛紛涌入?大概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家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環保行業確實已經成為新的風口。二是行業比較傳統,技術門檻不高,外來者介入相對比較容易。
特別是在中央環保督察開展以前,國家在環保方面的監管還沒有現在這么大力度,導致很多環保設備都是“裝裝樣子”,應付檢查用,根本不考慮實際處理效果,所以自然誰做都一樣了。
要我說,環保行業之所以有這么多“野蠻人”,環保人還是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么之前把這個行業做成了那個樣子。如今,隨著環保行業“跨界者”越來越多,資本紛紛涌入,以及監管漸實,整個行業的生態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未來,行業里關系、資源的重要性將逐步降低,技術的重要性則將逐步提高。而這,也有助于環保行業提高“護城河”,逐步打造起屬于自己的門檻。也許到那時,如今這種“跨界者”紛紛涌入,甚至搞房地產、做水泥的、賣鹽的都來干環保的現象,才會不再出現吧。
上一篇: 又一款國產新藥成功進入醫保! 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福音
下一篇: 互聯網醫療2022年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