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12-02
分享:
當下,“雙碳”目標戰略已成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共識,北京冬奧會從能源、建筑、交通、碳匯四方面入手,運用綠色低碳、智慧服務、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實現低碳辦會,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北京冬奧組委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中提到,以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標準為主要目標,采取碳減排和碳中和措施,實現北京冬奧會低碳目標。
2021年最后一個月來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也迎來倒計時。從申辦到籌辦,2022北京冬奧會(以下簡稱“北京冬奧會”)秉承“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以綠色發展與綠色辦奧相結合,打造“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生態環保理念,實現讓城市天更藍,水更清,生態更美!
北京冬奧會的新篇章已開啟,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給全世界!
綠色交通篇:
低碳交通同樣是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低碳工程技術開展交通設施建設,應用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綠色低碳出行模式,保障賽區內交通與市區間交通的有效對接,實現冬奧綠色低碳公共交通網。
賽事期間,還將投入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減排量1.1萬噸,相當于5萬余畝森林一年的碳匯蓄積量。在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將投入700余輛氫燃料大巴車,提供交通服務保障。
綠色能源篇:
北京一直倡導構建綠色低碳綜合能源系統,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相結合。
在北京冬奧會上,建設張北柔性直流電網等低碳能源示范項目,實現張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等轉化為綠電之后通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直接輸入北京賽區,讓綠電供應覆蓋所有場館。不僅能從源頭減少場館碳排放,還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北京冬奧會建設項目的玻璃大量采用碲化鎘發電玻璃,這種俗稱“第二代太陽能電池”可實現持續發電,是一種新型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將投入到國家速滑館、張家口冬奧會場館BIPV建筑一體化項目和赤城奧運走廊項目。
綠色建筑篇:
在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健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大力推廣綠色建筑,要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顯然,北京綠色建筑產業將迎來飛躍發展。
在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上,堅持以“建筑節能、建筑節地、建筑節水、建筑節材、保護環境”為建設理念,采用高標準的綠色設計和施工工藝,目前所有新建場館均取得三星綠色建筑設計標識。
生態治理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加快推動北京大氣污染治理、水環境生態修復、城區景觀環境提升等工作,在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減污降碳的同時,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明顯改善。
北京生態環境狀況穩步向好,“十三五”以來,北京聚焦細顆粒物(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動,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氣污染;北京累計清退一般制造業企業2154家,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減量發展、留白增綠、發展高精尖產業。
十三五”期間,北京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連年攀升,由2015年的64.2增長到2020年的70.2,增長9.3%;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5%,國家考核斷面水體全部達標,優良比例達68%,劣V類斷面全面消除;北京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6%以上。
低碳工藝篇:
國際奧委會一直鼓勵倡導更低碳、綠色、可持續的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將實現所有場館都使用可再生能源,成為真正實現碳中和的奧運賽事。
在北京冬奧會建設上運用數字智能+綠色低碳的創新理念,致力為國家低碳城市建設貢獻“北京經驗”。
鳥巢改造是冬奧會實現低碳化的關鍵舉措之一,融入科技、綠色、智慧等多種元素,可使節能效果達到30%;冬奧場館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使得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實現碳排放量趨近于零;冬奧速滑館應用基于BIM的智慧建造技術,能減少使用鋼材2800噸;雪車雪橇中心賽道整體加蓋遮陽棚,降低冰面對 賽道的影響以及賽道的能源損耗。
上一篇: 推動水環境監測新征程!“水下醫生”無人船
下一篇: 醫藥行業的2021,三個網絡熱詞就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