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9-28
分享: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浙江省一直致力于通過科研攻關加快推動各項技術成果的落地,進而支撐“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據悉,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近日公開透露,正在和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高校及專業機構組建“能源與碳中和浙江省實驗室”。關于這個實驗室的組建,《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中曾有提及。
上述方案中就明確提出,要在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CCUS、生態碳匯等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項以,要建設省級創新載體10家,爭創國家科技創新基地2家,要引進綠色低碳技術相關領域30名以上高層次領軍人才,培育和引進50名以上創新型企業家和20個以上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要建設10家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10家綠色低碳高新區,新增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 50 家。
除此之外,面對低碳和高質量轉型的挑戰,企業也開始重視碳中和相關研究,專門成立研究中心的不在少數。
如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2月官宣成立華能碳中和研究所,重點研究碳中和對國家能源體系、能源市場、供需關系等產生的影響,以及碳中和戰略方向、演進規律和科技創新等方面基礎研究。
再如中國海油,4月成立碳中和研究所,研究制訂中國海油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為中國海油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規劃和區域規劃提供研究和決策支持。
就在2天前,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成功舉行,引起了不少關注。該研究院致力于低碳發電與動力、工業深度減排技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封存與碳匯等各項研究,規劃舉辦碳中和前沿技術高端國際論壇,推出碳中和關鍵技術、案例工程與創新企業榜單評價榜單,倡議并成立碳中和技術國際聯盟。
當然,不僅是浙江在建設“碳中和”載體,能源與碳中和浙江省實驗室也只是其中之一。
早在2020年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就已經在北京正式掛牌。以推進碳排放科學研究為準,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
5月,成都某會議透露,正在抓緊規劃建設6個天府實驗室,其中就包括碳中和天府實驗室。該實驗室由西南石油大學、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參與籌建。
7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也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依托于規劃院氣候中心在溫室氣體清單方法學、溫室氣體排放空間化、中國城市溫室氣體清單、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自成立以來已經進行了大量基礎性研究。
差不多時間,南京成立了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致力于建設低碳理論研究的高端智庫、低碳技術創新的前沿平臺、低碳產業發展的應用基地、低碳專業人才的集聚高地。
上一篇: 2021上半年多地生物醫藥產業開花結果
下一篇: 限電、環保和博弈:突圍中的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