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9-18
分享:
為了推動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近年來,在醫保目錄結構性調整中,一個很明顯的亮點是醫保正向更多的腫瘤、罕見病和慢性病藥物傾斜。例如,2021年3月份落地的2020版醫保目錄中,共有119種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其中在腫瘤領域,累計有超過50種抗腫瘤藥被納入醫保。這些進入醫保的抗腫瘤藥,除了進口原研藥以外,國產創新藥也在其中,包括3款國產PD-1產品。這些新藥將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減輕藥費負擔。
對于醫保談判成功的藥企而言,新藥納入醫保后可以得到快速放量,提高市場份額,且有望帶來銷售額的增長。但與此同時,生產企業往往也面臨著兩大挑戰。
近年來,隨著醫藥創新環境向好,以及集采一系列醫改政策的推進,資本的加碼,人才的涌入,國內以抗體藥物、細胞藥物、基因藥物為代表的創新藥物蓬勃發展,整個創新藥市場表現活躍。與此同時,隨著新藥審批審評提速,國產創新藥上市的步伐正在加快。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經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不含新適應癥)的國產1類新藥就已經高達15個之多 一方面,這幾年原料成本、人工成本逐漸攀升,疊加集采帶來的藥品價格下降的影響,藥企普遍面臨成本上的壓力。近年來,可以看出國內藥企更加重視“降本增效”的管理理念,加快數字化升級,推動車間生產由傳統模式向智能化轉變。另外,也有一些藥企積極“減負”,作出注銷子公司等決定,優化資源配置和資產結構,從而聚焦核心業務。
在過去,國內大型藥企普遍使用的是進口的昂貴設備,以保證穩定生產,但進口設備可能存在交貨期長、維修不方便等問題。近年來,隨著國產制藥生產設備的發展以及企業研發投入的加大,許多國產設備不斷實現突破,從低端逐漸走向中高端,甚至可以與進口設備相媲美,且國產設備的價格實惠、維修方便、服務及時等優勢凸顯。據悉,尤其是自2020年以來,在進口設備交貨期延遲等因素影響下,很多國內藥企轉向國產設備企業采購設備,為國產設備行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另一方面,藥企也面臨生產設備以及材料供應方面的挑戰。對于生產企業而言,如果生產設備或材料供應方面不穩定,藥企的生產計劃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造成一段時間的停產,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對于國產藥機企業而言,新一輪機遇期正在到來。在此背景下,國產藥機企業應抓住契機,不斷朝著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改造升級制藥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穩定性,為國產創新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賦能”,同時減輕藥企的成本負擔。
近日,東富龍在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回復投資者時也提到,目前國產創新藥物陸續進入醫保,促使下游藥企更加關注在經營成本以及生產設備及相關材料供應鏈穩定的考慮,這也大大促進了國產設備的發展。
上一篇: 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運處理
下一篇: 11家企業被約談 “醫美熱”該冷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