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8-24
分享: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如期實現且同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建設高質量發展經濟體系,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低碳化的生產和消費,實現碳排放總量意義上的脫鉤。“雙碳”目標并不僅是技術問題,也不是單一的能源、氣候環境問題,本質上是仍然是發展路徑選擇的問題。實現“雙碳”目標關系到現有產業結構調整,關系到發展空間的擴展以及資源的匹配。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目前煤炭消費量已經達峰,并在直線下降;石油消費量將在2030年前后達峰,然后緩慢下降,但2040年的消費量與2020年相當;天然氣消費量將有所增長,2040年消費量將是2020年的2倍左右,然后開始下降。至2060年,我國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不高于20%,煤炭消費比重約為2%左右。
從能源流動的全過程來看,首先面臨著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提高碳匯和碳捕集能力的任務,現有煤化工技術必須節能減排、提高效率,甚至發生革命性改變,比如作為煤間接轉化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單元——氧熱煤氣化和水煤氣變換面臨技術革新,傳統高溫高能耗電石生產技術將被低溫低能耗新技術取代,不同于現有過程的更高效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也將產生。
這既需要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也離不開政府綠色經濟政策的支持,通過發展完善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綜合運用規劃、財稅、金融等政策,引導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抓好煤電、石化、鋼鐵、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減污降碳、節能降耗,加強散煤治理,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嚴格項目節能審查、環評審批,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因地制宜推進關中、陜北和陜南三大區域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當前,海南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時期,特別是海南還承擔著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示范樣板的重任。如何做到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處理好區域經濟建設與降碳減排之間的關系,對于海南“雙碳”目標的確定,以及配套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制定,都是重大的挑戰和考驗。
從根本上來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最終依賴于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以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為動力,從生產生活源頭出發,對物質流和能源流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系統地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陜西省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抓住生產端、消費端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抓好建筑領域節能,調整用地結構,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要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提高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能力,切實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各階段目標實現。
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并有效支撐未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看,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碳排放峰值到來慢且達峰水平高。我國確立的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路線圖大大縮短了這一進程,有效避免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高碳鎖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設置了時間節點,增加了經濟轉型的緊迫性和主動性。實現這一目標確實不易。
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構建新發展格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確立既是倒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所在。
上一篇: 生物質發電行業低迷,新政策出臺能否改善
下一篇: 國產藥企市場占有率逐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