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8-12
分享:
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貧油、少氣”,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先生近期指出,“我國煤炭消費占比仍超過50%,我國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單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發達國家的2.1倍。
要持續推動行業領域碳達峰研究,以火電、鋼鐵、水泥、石化等重點行業和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為核心,加強行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徑、措施和政策研究。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明確政策導向,推進對于企業本身而言,同步推進源頭減排、過程減排和末端減排。在源頭減排方面,可以通過優選低碳排放材料、提高物質利用效率、選擇能效比高的燃料、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實現。減源增匯,完善政策和市場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行業、企業率先達峰。從行業、領域達峰綜合形勢研判入手,開展行業、領域碳排放現狀分析、趨勢預測和減排潛力分析,科學設定達峰目標,明確實施路徑舉措,給出配套政策與保障措施要求。
開展法律層面的先行先試,為明確碳資產屬性、活躍碳金融提供法律依據。以深圳為例,為解決碳資產的法律確權未有上位法依據的問題,將“管控單位獲得的配額,在過程減排方面,要用好技術革新,實行智能化、流程化、集約化管理,提高終端用能效率,提高3R循環利用比例。在末端減排方面,則要注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以推進企業碳資產管理、活躍碳市場交易為目的,將傳統投融資工具與地方試點碳配額、基于項目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等碳資產相結合,碳金融創新形式多樣化。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要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十三五”期間,大型水泥企業集團通過聯合重組、整合產權或經營權等手段提升產業集中度,中國前5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設計產能占全國總產能76%,近五年水泥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雙重推動下,行業逐步加快兼并重組,全國范圍內大企業與大企業的強強聯合重組完成后,提高區域產業集中度開始布局。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除了碳金融,由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基金和綠色保險為代表的綠色金融,由于支持對象大多為正外部性強、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期限長的項目以及綠色行業的小微企業,對我國大多數的金融機構而言,綠色金融尚處于概念和意識層面,在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之外,普遍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內生動力。因此,自下而上的實踐探索任重道遠。
于企業本身而言,同步推進源頭減排、過程減排和末端減排。末端減排方面,則要注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在源頭減排方面,可以通過優選低碳排放材料、提高物質利用效率、選擇能效比高的燃料、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實現。在過程減排方面,要用好技術革新,實行智能化、流程化、集約化管理,提高終端用能效率,提高3R循環利用比例。
上一篇: 政策利好下,中藥行業迎來新機
下一篇: 市政污泥處理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