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8-10
分享:
低碳技術是石化行業降低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重要推動力。在現代煤化工方面,積極推廣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開發合成氣一步法直接制烯烴、芳烴、高碳醇等短流程技術,大幅降低能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煉化方面,開發分子煉油技術、原油直接裂解制化學品技術、電加熱石腦油裂解制乙烯技術等。開發合成氣制聚乙醇酸技術,以合成氣或工業尾氣為原料制備高性能可降解塑料等。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市場,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6.7%。相比之下,歐美國家已經實現碳達峰,從碳達峰到實現碳中和預計有50~70年時間,而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需求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不斷增長,要在10年時間內實現碳達峰,面臨著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雙重挑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步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升,短時間內,能源消費總量仍將繼續增長。
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質為原料生產大宗化學品和精細化學品減少化石原料的消耗,如發展生物基聚酯、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尼龍、生物橡膠、生物基潤滑油、生物基再生纖維、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替代部分化石基產品,推進原料綠色化。利用輕烴和天然氣等作為甲醇、低碳烯烴的生產原料,可以縮短工藝生產流程、降低碳排放。我國減碳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由于我國碳排放仍在增長,且能源轉型對于減碳貢獻有限,更加大了碳減排的難度。不過,目前石化行業內的領先企業正在積極落實降碳行動。
有關我國石化場地修復治理技術的試驗研究多,應用實踐較少,且多以單一異位治理技術為主,尤其是針對在役企業的原位修復治理技術十分罕見。區域地貌地質復雜多樣,石化企業數量多、布局散且多依山傍水,含水層滲透性差異大,有機污染復合多源,地表水-地下水頻繁交互,場地污染特征及機制不清。同時,地下水污染是一個長期的和蓄積的過程,具有隱蔽性、復雜性、不可逆轉性的特點,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恢復治理難度大,即使徹底消除污染源,也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恢復。
在目前的減碳背景下,能源領域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轉變,能源的供給質量也就是高碳的能源結構是主要矛盾。高碳結構也會給產品出口帶來不利影響。而通往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意味著產業電氣化、行業智能化、電力綠色化。要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一方面要調整能源結構,通過生產過程的電氣化、智能化,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要采用更為清潔、綠色、低碳的技術,對現有技術實現更新替代,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規劃真正減少碳排放。
“十四五”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時期。中方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并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落實強有力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加大對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的控制力度,大力推動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中國海油也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將全面推動公司綠色低碳轉型。依托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實現清潔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加快推動海上風電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加強碳排放源頭管控,全面強化節能管理和技術改造,逐步實現常規天然氣“零燃除”。“十四五”時期,中國海油將以提升天然氣資源供給能力和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為重點。我國多個高校及科研機構在CO?制芳烴、甲醇、碳酸酯、橡膠、DMF、生物基化學品以及CO?加氫甲烷化技術等各種前瞻技術方面均開展了研究,并取得積極進展。我國科學家在CO?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上一篇: 如何選擇污水處理方式?
下一篇: 政策利好下,中藥行業迎來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