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8-05
分享:
從根本上改變因臭氧污染損失優良天的被動局面,需要解決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工作舉措單一、精準防控措施落實不夠到位、運用政策激勵機制不夠靈活等問題,要在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上接續發力,在政策機制、管理機制、獎懲機制上綜合施策。
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也同樣面臨臭氧污染的困擾,縱觀美國和歐盟數十年的臭氧治理歷史,設定治理目標和建立監測評估體系是取得有效治理效果的根基。美國的現行臭氧標準為“每年的日最大8小時第四高值的三年平均不超過0.07ppm(約為137.4μg/m3)”。美國在大氣污染治理上堅持各項污染物以達標為最終目標,臭氧也不例外。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將所有州劃分為臭氧達標區和非達標區,并根據超標情況將非達標區進一步細分為5個等級,設置3年-20年不等的差別化達標期限。各州根據劃定結果制定州實施計劃(SIP)來說明如何控制空氣污染以維持達標或實現達標。
在預判將有極端高溫天氣來臨、可能產生臭氧重污染發生時,對臭氧污染前體物排放重點企業和重型車輛及非道路移動機械實施更加嚴格的調控舉措。借鑒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對企業實施的績效分級管控措施,在夏季臭氧高發時段,對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企業和車輛持續落實“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舉措。這樣既有利于調動企業治污的積極性,也有利于臭氧防控實際舉措的真正落實。
由于臭氧容易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差別化的季節監測時間有利于更準確地監測臭氧峰值,從而把握臭氧的變化趨勢,評估臭氧治理效果。除了常規的全年監測,美國EPA特別規定了各州的臭氧監測季,通過特別評估臭氧污染嚴重季節的監測情況,掌握臭氧峰值的變化情況和治理情況。各州的臭氧監測季時間不同,從5個月到12個月不等,最常見的監測季是3月-10月。
2020年,337個城市臭氧最大百小時濃度第90百分位數的平均值為138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區域這三大重點區域,比2015年上升12.6%。2020年臭氧濃度較2015年分別上升了24.5%、18%和32.1%。337個城市中,臭氧濃度超標的城市數量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了2020年的56個,我國臭氧污染日益顯現。
對于已經實現臭氧長期目標的城市群,部分監測站點可以被空氣質量建模補充評估取代,即不需要設置監測站點,而是基于空氣質量模型的模擬濃度對當地的臭氧情況進行評估。我國當前已經在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設立了1436個國控監測點,但在遠郊和農村地區監測點仍較少,且不納入達標評價。臭氧來源和形成機制復雜,做好監測有利于準確把握臭氧變化趨勢,指導治理工作。建議在臭氧污染較嚴重區域的遠郊和農村地區,通過增設監測站點、利用模型補充評估等手段,進一步完善臭氧監測和評估。在監管執法方面,要對治理設施低端、管理水平低、有污染久拖不治或不正常使用治理設施,甚至公然造假的企業實施常態化嚴厲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排污行為。同
這些有補充評估但沒有監測站的地區,可以和鄰近區域合作使用監測站來確保對臭氧長期目標實現情況的充分評估。其他已達標但沒有補充評估的地區,需要至少設置一個監測站。要對深度治理達標、在績效評級中被評為A級的守法企業,落實“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不打擾”優待政策,堅決杜絕執法檢查“一刀切”。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完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強化目標任務監督考核,深化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深化排放清單動態管理,推進污染源監控體系,提升執法監管能力,強化科技基礎支撐。
上一篇: 水管理科學治理保護長江
下一篇: 藥機行業市場廣闊,機遇與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