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7-19
分享:
我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 CEADs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碳排放總量為10550.67 Mt CO2),煤是我國碳排放的主力,約占79.9%,相關行業在氣候轉型中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包括資產擱淺問題及金融風險。高碳省份應加大力度部署低碳轉型政策以減少風險的發生。我國高碳省份在“碳中和”路徑下由于對高碳行業的依賴性極有可能遭遇轉型風險,造成損失。
許多能源企業財報上呈現負值的現象增加了轉型風險的發生。標準普爾500指數中能源行業所占的份額已從十年前的12%左右降至3%,眾多企業受到波及。
污泥的處置決定處理,大量污泥堆廠現象的出現無疑反映出污泥的“出路難”問題。目前全國的污泥產生量在5000萬噸左右,而無害化處理率在67%左右,無害化處置率更低,污泥的出路問題依然嚴峻,除了污泥處理設施建設的市場需求外,處置的路徑是最大的痛點。污泥處理處置監管趨嚴且形成常態化,此外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整體規劃下,仍需從政策層面予以高度重視,包括但不限于目前存量污泥的無害化妥善處置,以及污泥處理設施的補短板建設,還包括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的研發與技術突破等。
ESG投資是一種整合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因素,將獲得更高風險調整后的投資收益為主要目標的投資方式。僅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基金市場整體資金凈流出3847億美元,其中ESG策略作為主要投資的可持續型基金全球凈流入405億美元。2018年中國A股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這強化了國內資本機污泥的處理處置后端出路問題構對于ESG理念的融合和產品創新趨勢。石油巨頭之一的埃克森美孚的市值從2007年的5000多億美元斷崖式下跌到2020年不到2000億美元的境況,應優先實施投入不大但效果明顯的提質增效措施揭露了能源企業近年來走勢下跌的情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能源需求與經濟增長急劇收縮,極有可能加速轉型的風險。
新能源相較于傳統能源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小,并且能源供應穩定。新能源泛指在新技術基礎定層面上需要區域的重新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等。企業還需繼續拓展新能源發展方面的業務,以此高效率減排,并為以后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針對污染物收集處理率低,,如在對管網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糾正管網的錯接、混接、漏接,把直排的污水接入處理廠;對超負荷污水處理設施予以改擴建,提高現有設施處理能力;另外一些提質增效對策投入大、工期長,需要從長計議,系統規劃、逐步實施,是久久為功的事情,如建設綠色基礎設施(海綿),控制溢流污染;建設溢流控制設施,提高截留倍數;控制管道的入流/入滲。
“十四五”時期農村污水治理仍將是行業關注的熱點。但是設施的可持續運營仍是行業的重點問題,或可能在一規劃,設施的重新整合與建設,以及價費機制的有效支撐。從本質上講,設施閑置與前期規劃密切相關,一方面是與當地污水量的匹配問題,另一方面是技術的可行性以及財政的可支撐問題。加強宣傳、為居民提供便利的垃圾分類和投放條件,的確可以促進大家垃圾分類的熱情和意愿,但垃圾分類本身是一件需久久為功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投入。如何保證投入的持續性,是考驗垃圾分類是否能堅持下去的根本。
危廢管理不到位,醫廢能力不平衡的問題主要是在規劃層面對危廢產量的“家底”不清,沒能按照工業產廢結構提前規劃合理的暫存、處置能力。醫廢方面可考慮建立生活垃圾焚燒廠協同處置醫廢的管理模式,對超負荷的醫廢進行臨時處置。
上一篇: 凈零排放的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 智慧水務未來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