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5-31
分享: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項措施有序推進CCUS發展,制定了清晰的CCUS技術路線圖。加大CCUS技術研發與示范的支持力度,通過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和科技支撐計劃進行系統部署,“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將CCUS列為重要內容。
CCUS技術處于不同的成熟水平,包括CO2運輸過程中的長途管道運輸技術,CO2封存過程中的強化石油開采技術以及CO2利用過程中的尿素生產技術,CO2捕集、運輸、封存和利用中的幾種技術已經大規模投入應用,化工業CO2捕集中的氨法物理吸收技術,燃料加工業CO2捕集中的天然氣處理技術,主要問題在于成本太高,不具備競爭性和推廣能力,其他技術仍需要更進一步的完善和開發。
制定多項規劃,明確CCUS研發戰略與發展方向,例如先后發布了CCUS技術路線圖、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等支持性政策,為CCUS發展提供指引。注重CCUS相關的能力建設和國際交流合作,我國已成立了中國CCUS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國內CCUS技術研發與示范平臺建設,同時與國際能源署、碳收集領導人論壇等國際組織開展了廣泛合作,與歐盟、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圍繞CCUS開展了多層次的雙邊科技合作。
中國目前在運行的CCUS項目有21個,每年捕集的CO2在百萬噸量級。預測2030年CO2利用封存量計劃將達到5000萬噸/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其中中國石油吉林油田CO2-EOR項目、中國石油新疆油田CO2-EOR項目等都成功投入運行,具備示范作用
對于商業項目合作,以日本為例,一方面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2008年由37家日本企業設立的日本CCS合資公司(JCCS),已成功開發了日本國內首個一體化CCS項目,對于政府間合作,如日本MEIT與美國DOE簽署了關于碳捕獲、利用和封存領域的合作備忘錄(MOC),也可采取成立國際組織與研發中心的形式,在CCUS技術的研究開發和開發方面進行合作,目前已成立了超過5個國際組織,如碳封存領導論壇(CSLF),以及3個國際CCS研發測試中心。
CCUS產業發展的驅動方式主要有政策驅動和資金驅動兩種類型。針對CCUS產業目前發展中遭遇的困境,政府應加快采取措施加大CCUS部署的力度,健全專項法規及財稅支持,對減少的碳排放量進行明確定價,從而創造投資條件。政策驅動包括國家激勵政策、強制性減排政策、逐步建立碳交易系統等,主要以宏觀的引導和鼓勵為主。資金驅動主要包括企業自籌和捐款,缺乏債務融資,但是目前也逐漸吸引到了市場化的PE/VC機構以及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目光。資本端頭部企業應率先支持科技創新和綠色技術,從而吸引更多的創新投資機構參與和支持綠色低碳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加速發展。
終端非電部門電氣化,將終端非電力部門所使用的能源從化石燃料轉向電力即可實現非電部門脫碳。調整一次能源結構,用清潔能源代替傳統煤電等化石能源發電,到2050年,預計煤炭發電占比將降至 9%,石油占比降至8%,天然氣占比降至10%,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升到73%。提升工業生產能效,對工業內部進行結構優化和工藝革新,發展替代原料燃料技術等。鼓勵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不斷降低CCUS的成本,降低工業產品的需求量。例如,水泥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采用碳排放強度低的原料代替石灰質原料,包括電石渣、高爐礦渣、粉煤灰、鋼渣等,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伴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質量升級,對高耗能產品的需求將持續下降,使其關鍵技術能夠商業化。
上一篇: 碳交易市場來了,你準備好“買碳”了嗎
下一篇: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