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4-30
分享:
國近年來在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建設碳市場、增加碳匯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果顯著不過仍然面臨挑戰。生態環境部正在扎實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工作,包括推動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深入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加快推動碳市場建設等。并且持續推進全民參與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巴黎協定全面、平衡、有效實施,繼續深入開展氣候變化的南南合作,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十四五”期間向全國推廣“無廢城市”建設。“無廢城市”建設號稱具有6.8萬億的“帶貨力”,無縫接駁垃圾分類全國推廣的契機,為市政工程開辟新環保類置能力增長點。固體廢棄點開的前物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體系的完善和重塑,代表著“一盤棋”式的整合,從固廢處的提升,到收運系統的升級,再到運維服務后端產業鏈貫通,針對難點和痛點進行的技術和設備創研、“互聯網+再生資源”新增長點,呈現了多花的局面。
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涉及面非常的廣,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合作,需要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縱觀“十二五”碳強度下降19.3%,“十三五”下降18.8%,到2020年底,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9%,以及煤炭占比下降了15.6%的輝煌戰績,“十四五”期間要堅決落實碳強度下降18%的約束性指標。截至2020年底,全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裝機容量達9.5億千瓦,約占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9%,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不能一擁而上,什么行業都要求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全國229家鋼鐵企業約6.2億噸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首鋼遷鋼等11家企業7800萬噸粗鋼產能已經全面完成改造,大氣污染治理水平在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要統籌考慮行業的發展水平、環境質量影響、技術可達性、治理成本等,算好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3本賬。
我國準備開展甲烷排放控制的行動,包括修訂煤層氣、煤礦瓦斯的排放標準,與有關的省市探索甲烷排放區域治理,進一步加強放空天然氣和煤田伴生氣的回收利用,加大沼氣利用力度,加大對氫氟碳化物、氧化亞氮、六氟化硫的排放控制力度,推動制冷劑替代工作等。無論哪個行業,超低排放都要貫穿于生產全工序、全流程、全時段,鋼鐵行業由于自身工藝特點,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口動輒成百上千個,原輔材料和產品運輸量大,并不是某一處排放或某一套工序超低排放就可以等同完成超低排放。
到2020年底,我國已經通過財政資金累計減排HFC23共計6.53萬噸,相當于減排了二氧化碳7.64億噸。如今正在推動的垃圾處理減少甲烷排放,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油田開采防泄露,發布甲烷、氧化亞氮、六氟化硫相關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電力設施使用六氟化硫作為絕緣氣體等工作,都與此有關。
關于煤電發展問題,發布會也回應,煤電廠的定位要進一步發生變化,以前是主力的電源,下一步要向保障性電源和提供電網靈活性的角度轉變。并且,如今的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標準不同以往,二氧化碳產生量沒有以前那么多,不再大規模的發展煤電,嚴控煤電的路線依舊明確。
要因地制宜選擇成熟、高效、適用的環保改造技術。除塵設施采用覆膜濾料袋式除塵器、濾筒除塵器、濕式靜電除塵器等先進工藝。煙氣脫硫實施增容提效改造等措施,提高運行穩定性,取消煙氣旁路。煙氣脫硝采用低氮燃燒、活性炭(焦)、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等高效脫硝技術。
上一篇: 醫療器械設備行業大整治,創新企業藍海初現
下一篇: 污水處理競爭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