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4-23
分享:
隨著3D打印藥物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藥企也在探索3D打印藥物更多的嘗試。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3D打印藥品已經不是稀罕事件。中國罕見病藥物研發和商業化的曙方醫藥近日宣布與3D打印藥物技術公司三迭紀合作,雙方將為肺動脈高壓(PAH)患者共同開發改良型新藥產品T22,該產品也將是我國頭款3D打印的罕見病藥物。自動化程度高、生產環節少、人為失誤風險低,能有效保證產品的安全和質量,3D打印藥品受到眾多制藥公司的看好與關注。
2019年,英國FabRx公司宣布,他們正在使用3D打印技術為患有“楓糖尿癥”的兒童定制專屬藥物。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大大縮短醫生的工作時間,快速創建這些獨特藥丸的劑量、口味和形狀,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疾病,而且讓患兒更愿意接受服藥。
需要用3D打印技術的藥物主要是兩類藥:一類是對釋放有一些需求的藥物,第二類是復方制劑相對更加敏捷。其中,在藥物制劑領域,主要的3D打印技術包括粘結劑噴射技術、材料擠壓技術、SLA。材料擠壓技術是范圍內較為廣泛使用的3D打印技術,藥物制劑領域對該技術的關注度也不斷增長。黏結劑噴射技術是用于制劑生產的主要3D打印技術。由于與傳統制劑生產中使用的制粒技術有諸多相似之處,黏結劑噴射技術有廣泛可選的原輔料種類并且在藥物制劑中的應用前景廣闊。
在我國,3D打印藥品實際上也早有出現身影。陜西2017年曾對外公布過7項3D打印科技成果,其中一項是關于3D打印藥品。據悉,一顆直徑只有21毫米的藥片,放入嘴里只需三四秒便可以速崩,這是專門為特定人群提供的3D片劑。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是較早商業化使用的3D打印技術之一,目前,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已成功應用于組織工程和定制外科植入物的原型制作。材料擠壓技術中較為常見的是FDM,相對于黏結劑噴射技術,FDM和其他擠出系統具有更簡單的設備和更靈活的產品設計能力,尤其是對于復雜藥物制劑的設計。
3D打印是關于藥物的個體化,對于這種技術而言,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是很重要的因素,它會使得藥物具備均勻性。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其中不少是監管問題。目前可用的3D打印設備開發與GMP并不一致,它們通常用于制造機械或其他相關零部件,要求也完全不同。當下粉體領域的新趨勢、新技術、新設備,對于今后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針對醫藥粉體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
3D打印技術在改變制藥工業方面的能力正得到不斷提高,傳統藥店將通過多種渠道實現數字化轉型,作為一種全新的打印方式,未來3D打印或會給醫藥行業帶來變革,發展潛力有待挖掘,比如利用3D打印機,實現遠程醫療護理,并修改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等。
目前已有超70家公司在一季度分別完成了不同輪次和性質的融資。這些公司所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推進創新藥開發、商業化、臨床研究等方面。有多家公司融資金額上億,包括健新原力、洛啟生物、明濟生物、極目生物、澳斯康生物制藥等。
在2020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總額就已達到1626.5億,同比增長58%。業內預計,照目前發展形勢來看,2021年中國醫藥行業融資事件還將持續增長,融資金額也或將再創新高。隨著眾多創新藥企獲得融資,創新藥項目研發也將被加速推進,我國創新藥產業發展或將迎來持續利好。
上一篇: 碳中和主力熱能仍然發揮著作用
下一篇: 亞洲碳市場穩步起飛需各界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