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4-19
分享:
機器人在制藥行業也已頻頻登場,在檢測、灌裝、分揀、無菌轉運、醫藥物流倉儲等工序上其都有所應用,且工作效率更高,精度更準,能更有效的保障藥品的生產,減少人工成本,降低勞動力強度。
諸多企業開始加碼布局醫療用品原料外,藥企擴產原料藥項目的也不在少數。貝達藥業(嵊州)總投資20億元,總用地約300畝的創新藥產業化基地項目,主要將進行抗腫瘤原料藥的生產和研發,屬于高新技術、高產出、低污染、低能耗的項目。年以來的疫情明顯加速了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制藥行業應用比較多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包括智能檢測機器人、藥品全自動分揀與裝盒生產線、機器人自動滅菌物流系統、無菌生產智能機器人、機器人裝箱碼垛生產線、AGV等,這些機器人在制藥生產過程中各自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得到了放量,企業單位對于自動化的需求有所增加,機器人可以多場景接替人類工作,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廣被看好,未來無論是醫院、校園還是商場,都可能會引進更多機器人提供服務。
在石家莊四藥的車間內,智能裝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往需要十幾位燈檢工細心檢查輸液產品,如今只需一臺全自動燈檢機就可嚴把質量關,智能化、自動化的燈檢設備不僅節省人力成本,檢測能力優于人工燈檢,還具有遠程遙控維修功能。針對國外技術人員無法上門服務的情況,燈檢機的遠程操作功能起了作用。機器人工作有望成為生產新常態,未來有可能會被更廣泛地應用于新的人工工作領域當中。
2015年以來,中國就相繼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來推動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而醫療領域作為重要的民生領域,對醫療機器人研發生產的支持也一直是各大政策文件關注的重點。國內醫療機器人市場的快速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隨著市場的催化,我國的服務機器人也將有更加明確的落地場景,未來或有更多機器人進入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重點發展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積極鼓勵國內醫療器械的創新。
在灌裝生產線上配套智能檢測機器人,不僅可以快速出檢測瓶裝藥液中的玻屑、毛發、纖維等異物,還能夠檢測瓶體本身的破損情況以及瓶口的封裝質量等,并能夠實現自動分揀次品。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制藥車間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依靠人工對藥品進行燈檢。肉眼的檢測方式不僅工作強度大,而且容易出錯,給藥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患,智能檢測機器人在制藥行業的應用不僅能大大提高檢測能力水平,更能進一步保障藥品安全。某藥機企業研發的無菌機器人,就已可以自動完成預充式注射器拆包及物料轉移,將撕膜、去內紙、灌裝、加塞等集成一體。如此不僅能使藥品污染的概率大幅降低,更讓藥品生產全周期都做到了數據化,并可以全程追溯。
醫療機器人作為服務機器人中的高精領域,具備很高的技術壁壘和資質壁壘,我國醫療機器人由于進入時間較晚、技術積淀欠缺及相關產業技術薄弱等因素,與國外企業仍有較大的差距。隨著老齡化加劇,以及醫療行業的轉型升級需求、醫療科技的創新驅動,我國醫療機器人或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5年,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創下新高,突破15億美元大關。
實現多方面安全的人機交互,創新研發產業鏈上游環節中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元器件,以及解決進口依賴等問題,依然是國內醫療機器人廠家在發展中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上一篇: 農業污染治理大力推進,也需要監督指導
下一篇: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