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4-02
分享:
我國尚處于固廢末端污染控制、單純追求資源化的發展階段,具體表現為固廢生產者約束制度的缺失。固廢資源利用行業兼具環保+循環經濟減排屬性,目前的大宗工業固廢政策主要集中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對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的要求多為原則規定,缺乏對固廢生產者的明確約束,導致企業從源頭減少工業固廢產生的壓力不夠、動力不足,不到萬不得已之時,很少去考慮綜合利用的問題。
隨著化工、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快速發展,大宗工業固廢產生量持續攀升,年產生量近40億噸,占固廢產生總量超過80%。固廢資源利用既可處置危廢又可深度資源化提煉廢銅、廢鉛等多種再生金屬以及金銀等稀有金屬,與尾礦(共伴生礦)處置等路線異曲同工,工藝路線兼具環保+循環經濟減排屬性,將成為碳中和背景下環保行業的“新主線”。
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復雜、經濟效益差,且項目投資大、利潤少、投資回報期長,屬于政策驅動型產業。但目前來看,一方面已有扶持政策的協同性、系統性不夠,尤其相關價格政策滯后,例如干涸后的尾渣和粉煤灰遇大風形成揚塵,煤矸石自燃產生的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另一方面大宗工業固廢的處置技術、產品和市場監管相關制度也不完善,由于缺少相關規范和引領,資源綜合利用類產品市場認可度低,大規模推廣面臨困境。大宗工業固廢主要包含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廢渣等,主要來自于工業生產活動產生的廢物,對環境和安全影響較大,但也具有一定的可利用價值,這些工業固廢經過適當的工藝處理,可以制成水泥、砂石骨料等建筑材料或制造肥料、土壤改良劑等。
2021年03月29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對固體廢物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監管力度增強將使得監管外的固廢得到有效處置,隨著監管逐步趨嚴,行業真實需求逐漸體現。政策法規日益完善,固廢污染防治持續加強,執法檢查行動將進一步推動全國層面的固廢監管力度,加速固廢正規處理需求釋放,實現固廢處理行業的“量價齊升”。固廢產生者和固廢經營者的相關責任,要求產生者依法上報,經營者持證經營,雙向發力,釋放固廢正規處置需求的同時,加強行業發展規范。
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企業,在項目開展前應當認真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評估計劃采取何種措施以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污染。企業除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做到合規外,還要確保退出后不遺留固體廢物產生的污染問題。
新固廢法還要求危險廢物產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通過國家危險廢物信息管理系統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原本只對危廢全過程監管的要求,覆蓋到全部工業固廢,新《固廢法》規定產廢單位需建立工業固廢管理臺帳,若產廢企業未履行義務,或將面臨10萬至100萬的罰款,和可能的環境損害賠償民事連帶責任,這對產廢企業形成一定威懾。委托第三方處置企業時,如實記錄產生工業固廢的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和處置等信息,實現可追溯、可查詢。
科學制定并實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推動地方政府將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納入當地公共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并針對集中焚燒和填埋處置危險廢物在稅收、資金投入和建設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保障。
上一篇: 互聯網時代,智能醫療的未來值得期待
下一篇: 垃圾焚燒行業現狀研究新進展